云农办函〔2017〕107号
对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03号建议的答复
刘燕琨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统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的建议》(第0003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在统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以规划方案制定为抓手,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在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二五”规划中,阳宗海规划提出的弱化传统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任务;抚仙湖流域规划的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农业示范工程;星云湖湖滨缓冲区围绕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制度体制上的创新来研究有效减少缓冲区农业污染负荷产生;滇池流域规划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建设湿地生态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区等内容均体现了湖泊治理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截至2017年4月底,九湖水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全部通过省政府审批,九湖均不同程度涉及到湖泊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农业污染及产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二)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2016年结合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和特色经作标准园创建,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和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立不同技术模式的示范样板893个,示范面积256.2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展示效果。全省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930.6万亩,施用配方肥77.8万吨(实物量),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 13.3万吨,共增产节支31.98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2016年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为主的病虫害监测、培训宣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展示新技术、新器械,切实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农业节本增效。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2145期,组织开展综合防治1.98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70.46万吨;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开展统防统治2989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4.2%。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2016年,以“九湖”流域为重点,在 24个县开展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新建牛羊、奶牛标准化圈舍200万平方米,青贮氨化窖80万立方米,储草棚50万平方米,建设完善了2646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和36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配置专业设备1434个(台、套),正在建设专业化无害化处理场9个。
(三)以热点流域为切入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在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工作中,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一是开展绿色水稻种植。制定《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生产管理措施》等相关制度,建立6.67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4.11万亩水稻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证书。二是开展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大力推行“生态养殖+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绿色种植”生产模式,已建成有机肥料加工厂2座、畜禽粪便收集站16座,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7.38万吨。配套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实施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项目建成后达到年处理养殖废弃物35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1050万立方米,减少排放化学需氧量1195.6吨、总氮777吨、总磷291.6吨、氨氮1.3万吨。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2016年,洱海流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3.77万亩次,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34万吨。四是开展绿色防控为。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为主的病虫害监测、培训宣传、绿色防控示范,展示新技术、新器械,切实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农业节本增效。2016年,洱海流域实施绿色防控57.38万亩次。五是开展清洁生产。不断推广精准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2016年,洱海流域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特色花卉和特色水果1.4万亩;开展水稻—蚕豆轮作模式增效尿素施用1000亩示范;在大蒜、蔬菜、花卉、水果等作物上推广控释配方肥和炭醋缓释肥1.33万亩;示范推广稻田养鱼500亩;示范生态化大蒜种植4250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环保优先”的战略部署,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产地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为目标,突出加强“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努力把过高的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湖泊治理的工作重点是用好“八字诀”。
(一)坚持一个“绿”字,以绿色理念引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形成“绿色”价值取向,培育“绿色”创新思维,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抓好一个“改”字,以改善环境支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以青贮玉米、苜蓿为重点,推进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并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建圈、科学养殖”的要求,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三)突出一个“养”字,以养护资源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强农田涵养水肥能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种地养地结合,保养好耕地。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实施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原资源养护。加快推进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经营、运输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提高渔业资源养护水平。
(四)着力一个“减”字,以减量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持减量优先,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继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沼渣沼液还田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持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清洁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
(五)狠抓一个“禁”字,以禁用禁限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方面,以“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和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格防控剧毒、高毒、禁限用农药在蔬菜、瓜果、食用菌、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违规使用,严厉打击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违规使用抗生素以及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行为,从源头上强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以“禁养”“禁牧”“禁捕”为重点,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将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草场退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不宜放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其他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六)做好一个“用”字,以资源利用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进一步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采取“异地消纳综合利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区域配套循环利用”等粪污处理消纳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实施秸秆机械还田、腐熟还田、青贮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发展,做好大中型沼气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工作,提升一批沼气工程、推广一批沼肥生产施用技术、打造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果菜茶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至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七)加强一个“推”字,以推广科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水肥一体化和涵养水分等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力度,推广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推广微喷、滴灌、水肥一体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推广耐旱低耗水农作物。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技术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技术模式,加强畜禽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设施及机具的研发与应用,推进畜禽养殖工艺改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利用新技术。推广生产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地膜,探索地膜使用量控制机制。
(八)唱响一个“牌”字,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逐步构建起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的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一批知名生态农业品牌,从终端产品带动前端绿色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经济,着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唱响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强农,使云菜、云花、云果“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品牌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让云南农产品的“生态红利”“健康红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强劲动力。
非常感谢您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大发体育平台:
2017年6月2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兴旺 0871-6574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