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2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大发体育平台:市场与信息化处       2020-12-24 15:08:00 【字体:
【字体:

曾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数据技术助推“一县一业”发展的建议(第120300329号),已交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和省科学技术厅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发展“一县一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抓手。2019年4月26日,印发《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9〕14号),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优势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在全省择优创建20个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2019年8月27日,印发《关于公布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名单的通知》(云政办函〔2019〕123号),确定了20个示范县和20个特色县,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年度评估的基础上,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对20个示范县进行年度综合评价,按照2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即每年淘汰4个,空缺名额从其他县(市、区)中择优递补。

二、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一是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结合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启动思茅区、开远市和宾川县三个“数字农业”试点。在三个试点县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县一业”示范县、绿色食品牌基地、“10大名品”企业进行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将数字化建设与产业基地、产品和品牌结合。二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工程。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将我省列为第二批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逐步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制作悬挂“益农信息社”标识牌11583个,其中中心站36个、标准型2000个、专业型1666个、简易型7881个,覆盖率达96.5%。村级信息员累计培训数量4.36万人,累计发布信息568.95万条,注册用户有13.76万人,其中系统管理员1714人,企业信息员5474人,村干部1176人,专家 1151人,其他注册用户128144人,同时做好培训表彰和宣传引导工作。三是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印发《云南省协同推进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农产品溯源职责分工。目前指导双江勐库茶叶公司先行实践区块链普洱茶追溯试点,已上链84万饼普洱茶。四是做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根据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网办通字〔2020〕15号),省委网信办及时向各州(市)网信办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的通知》,明确了申报条件、推荐数量及时限。在统筹考虑各申报试点县(市、区)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推荐楚雄州楚雄市、红河州开远市、玉溪市新平县、昆明市石林县、丽江市古城区等5个县(市、区)作为云南省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三、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全面落实《“数字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通过“补短板打基础、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三步走,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优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目前全省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提升到200M、建成光纤宽带端口1979.2万个,4G基站20.3万个、5G基站3443个,窄带物联网基站(NB-IOT)2.3万个,连接数521万个,基本覆盖行政村以上区域。二是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解决生鲜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难题。2020年6月30日,印发《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云政办函〔2020〕59号),从优化布局、资金支持、用电价格、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组织保障等6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提升我省鲜活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补齐短板,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持续推进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启动建设4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普洱等州、市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或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重点指导,示范带动农业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向数字集成化、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农业定制化方向发展,并按照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布局,将各级物联网系统接入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省、州市、县三级农业物联网数据同步共享。四是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100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为突出建设效果和示范效应,综合考虑我省数字农业试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开展情况,初步推荐了开远市、凤庆县、玉龙县、砚山县、宜良县、思茅区等6个县(市、区)作为云南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五是持续推进一部手机“云品荟”建设。围绕“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构建“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的“一部手机云品荟”供应链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608户生产企业、652个品牌、6126个品类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并实现在线交易,5353个单品进入线下体验店。

四、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一是省财政每年分别给予20个示范县3000万元支持,连续支持3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每年从支农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20个特色县重点倾斜支持。力争经过3年努力,“一县一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带,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重视并支持包括大数据有关科研内容的智慧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智慧农业发展。2018年,立项支持了“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经费1500万元。2019年,启动了“云南高原特色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并于2020年正式立项,项目经费1200万元,总投资额3600万元。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开展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工作。建立弥勒市和泸西县的花卉大数据分中心,实现对县域范围内的土壤、气象、花卉资源等监测、分析和数据集成,并为花卉招商、土地流转、产业布局等提供数据查询与分析;建成昆明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目前正在汇聚昆明市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产业信息、土地确权数据、“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集体经济权属信息、农业土壤养分数据、农业物联网数据、农村面源污染与防治数据等农业基础数据资源。在南华建立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野生菌大数据中心;推进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助推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山三七创新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二是有效整合和利用省内外智力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业团队对科技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按照《云南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云科规〔2018〕1号),2018年11月进行了第一批12家智库单位的认定和公示,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成为云南首批科技创新智库单位。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补齐短板打牢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推进农村偏远地区、自然村、边境沿线等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

(二)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做好数字农业、国家数字乡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支持高校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网络优势以及科普信息化平台作用,加大“一县一业”重点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增强农民网络防护意识。

(四)搭建绿色数字经济平台。加强“乡村振兴”、“绿色食品牌”与“一县一业”工作的协同发展,筹划设立大数据助推“一县一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专门项目、人才项目和支撑平台,引导并形成省内外产业技术领域的科研力量汇集效应。

(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生猪规模化养殖等项目,助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六)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以“一库两平台”为抓手,推动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的改造、提升、运营工作,使之成为云南农业大数据的总入口和总出口,发挥数据汇聚、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数据生产作用,夯实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的关注支持,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附件:1.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3.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大发体育平台:

2020年8月17日

关于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329号提案的答复.pdf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