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查尼皮 初心代代传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3-23 23:07:31 【字体:
【字体:

红色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理想信仰之光,从这里点燃。1928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吴澄、李鑫、杜涛等17名年轻代表乔装打扮、跋山涉水,来到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聚首,围拢火塘议方针、定决议,不仅掀起了云南新一轮的革命高潮,也照亮了这里之后近百年的发展道路。

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地下活动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之后,作为迤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蒙自,农运、工运更加活跃,一批工农群众加入党组织,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起了党支部。早期共产党人以此为起点,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理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云南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雄浑低沉的《国际歌》声声在耳,查尼皮茅草房内马灯伴随时代发展闪亮至今;而屋外,曾经闭塞宛如原始森林的查尼皮村硬化路通村到户,一栋栋灰顶白墙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满脸笑容在果林里劳作……而中共云南一大查尼皮会址也迎来了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接续奋斗,不断前行。

铭记红色历史

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1928年1月,云南地方实力派紧跟蒋介石的反共步伐,加大对中共云南党组织的镇压,搜捕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昆明地区的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学生联合会被破坏,中共云南党组织工作重心完全转移至迤南地区。

为健全和加强党的领导机关,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云南省特委根据1928年5月《中央致云南临委信》中,要求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一次扩大会议,产生5至7人的临时省委的指示,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址最终选择在了蒙自、屏边、文山三地交界的查尼皮,因为这里位置偏僻隐蔽,且离滇越铁路迷拉地(芷村)车站仅7公里,方便代表往来。“查尼皮村当时只有13家人,附近都是原始森林,站岗放哨处看得见三条进村小路,较为安全也方便撤离。”蒙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长张荣贵介绍说。

大会召开地点确定后,同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大会由云南省特委委员吴澄主持,出席会议代表17人,会期2天。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其中包括《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组织任务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健全和加强了云南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张木桌、几条板凳、一个火塘、一盏马灯,便是会场的全部设施。这次会议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党员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24年的地下斗争中召开的唯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后,由省临委组建的行动委员会即组织了阿加邑秋收起义,中共蒙自地方组织领导了个碧石铁路工人大罢工、麦冲歼匪等革命活动,革命火种以查尼皮为中心,燃遍云岭大地。

“会议对云南建立党组织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肯定了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缺点,确定了今后的斗争方针和策略,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史志办一级调研员余发勤介绍说,1929年到1930年,因为叛徒出卖,敌我力量悬殊,云南革命形势进入低潮。但中共云南早期党组织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工农群众运动、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开展武装斗争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在铁路、矿山、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先烈的伟大献身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终于在1950年迎来了云南的解放。

传承革命薪火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1930年后毁于火灾。为利用好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先辈们的峥嵘岁月,1983年,蒙自老一辈党史工作者进入查尼皮进行考证,确定会址位置。1991年6月,中共蒙自县委、县人民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查尼皮会址,1993年重修完工并开馆,1993年11月,查尼皮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会址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红河州全体党员积极捐款,集资130多万元,对会址进行了修缮扩建,并修通了前往查尼皮的柏油道路,2000年6月会址再次扩建,占地近8亩。至此,沉寂数十年的查尼皮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开馆至今,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已接待超过百万人次。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员到此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载体、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阵地、群众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宣传场所。

“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每年六七月份,来旅游参观的游客特别多,全省各地以及不少外省的团队和游客慕名来此参观,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蒙自市文旅局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马艺豇介绍说,每年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自全省、全州的各级党员干部集体到此参观学习,围绕“寻根、对话、感悟、传承”的主线,通过“瞻仰一次革命遗址、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合唱一首国际歌、观看一个专题片、听一堂党课、作一次体会交流”的方式,接受深刻的红色文化洗礼。

在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广场,记者看到,红色现代芭蕾舞剧《初心·查尼皮》正在进行实景演出,看着舞台上的吴澄、李鑫等一批热血青年为了党的事业,在查尼皮建立党组织,让革命的薪火从这里燃起,为云南革命事业带去新希望,观众们被深深打动,红了眼眶。该剧总导演马骉表示,希望通过生动艺术的演绎更好地传播这一段历史,让观众铭记查尼皮的人和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9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不畏艰辛,不惧生死,到查尼皮这个小小的村庄举行会议,为云南最终的解放付出了一切,我们必须要铭记这一段历史。”查尼皮村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树林说,“中共云南一大选择在查尼皮召开,这是全村的骄傲,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建设好祖国和家乡。”

凝聚发展力量

硝烟已逝,精神永存。查尼皮不负先辈们的荣光与期许,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下不断前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浸满先辈热血的这片土地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闭塞的交通和贫瘠的土地限制了查尼皮的发展,我们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百家衣,吃的是玉米饭,下雨道路泥泞连门都出不了。”说起曾经的苦日子,王树林感慨万千。随着道路的通达和红色旅游的发展,如今查尼皮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坐上了摩托车、轿车,到蒙自城区的时间也由4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正如王树林所说,这个曾经只有13家人的小村庄如今有了66户人家,在保留会址原貌的茅草屋周边,就是一栋栋灰顶白墙的小洋楼,宽阔整洁的进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掩映,村民们有事可干有活可做,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成长学习……先辈们曾经的美好愿景已变为现实。

“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沿着他们的足迹,把查尼皮建设得越来越好。”曾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杨绍忠说。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查尼皮村以“红色记忆省一大、绿色家园查尼皮”为旅游主题,聚力打造红色文化为核心,绿色康体休闲为外延,集爱国主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史研究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同时,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当地村民经营农家乐,在发挥好革命旧址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7年,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被评定为“中国红色地标”,这也成为查尼皮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查尼皮村党支部书记杨伟表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查尼皮村在巩固好现有生姜、果树、烤烟等产业的同时,将利用好会址这一独有的红色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激活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查尼皮,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传承这一珍贵的红色文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