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出生
191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天,昆明城的人们都忙着办年货,装备迎接新春佳节。深夜,一阵“哇哇”的婴儿啼哭从甬道街的“成春堂”传出,这哭声充满着生命力,他就是聂耳。小聂耳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也将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小聂耳的父亲是一名有名的中医,每天悬壶行医,忙于诊治病人,家里的生活完全依靠父亲的诊费维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此时的甬道街一片寂静,没有了白天的喧闹,看着初生的小聂耳,父亲母亲心里依然充满了喜悦。
聂耳入学启蒙记
1918年,聂耳6岁了。他非常羡慕每天都能背着书包到学校去念书的小学生们,于是恳请母亲带他到学校去看看。母亲同意了,带着他走进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聂耳看到小学生们在操场上游戏,有的在跳小黄牛,有的在玩捉迷藏,还有的在相互追逐,这样的情景把他深深吸引住了,他恨不得立刻挣脱母亲的手跑去和大伙儿玩。他望着母亲说:“妈妈,我很想念书,如果你能送我到这里上学,我一定用功读书!”母亲怎么会不懂得儿子的心情,她摸着聂耳的头说:“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一定想办法让你上学。”为了让聂耳能够去学校读书,母亲东拼西凑,甚至把家里仅存的父亲的遗物八音钟送进了当铺。钱终于凑够了,聂耳报考了县立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就这样,在这一年的春天,长春小学有了一个叫聂守信的学生。
在长春小学学习的聂耳非常勤奋,不管天阴,下雨,甚至是下大雪,他都坚持到学校上课,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小聂耳非常喜欢他的老师杨实之。在杨师的启迪和帮助下,聂耳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弹三弦、弹月琴。聂耳每天很早就到学校,杨实之老师看到他,就问“守信啊,这么早就到学校了?”聂耳说:“趁着上课前来,可以练练您教我的二胡。每次看您拉琴,唱歌,我都特别陶醉,那么好听的旋律就像是从您的心里流淌出来,又能流进我的心里。”“你之前的笛子还在坚持练习吗?”老师又问。“一直坚持呢,只是有时候借不到笛子,我就只能用手比着练”聂耳说到这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他的头发。杨老师听到这儿,拍着聂耳的肩膀说:“那你课间和放学后都可以来找我,我把小号借你学学,好不好?”似乎从这个时候起,音乐就已经成了聂耳幼小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刻苦读书和革命理想萌芽生长
转眼到了1925年,聂耳小学毕业了。虽然成绩不错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接下来的升学又成了大问题。这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工作,二是继续进中学……最终在小学老师的帮助下,聂耳考入了云南省第一联合中学,这所学校就是现在的昆二中。进入中学后,聂耳深感自学时间不够,他每天回家后一放下书包就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力求要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弄懂,不懂的就及时向老师请教。不论哪一门功课,他都下功夫去钻研,他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
学习之余,聂耳热情投入到进步学生运动中,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在他的作文课业中也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和鲜明的同情劳动人民的观点。老师听说后问聂耳:“听班里同学说,你最近在帮着援工游艺会演剧?感觉怎么样?”聂耳回答“:是的,几个电校的朋友要办一个援工游艺会,所卖得的钱,一概汇到上海去援助工人。我想这种“爱国运动”,我们是应当要向前去做的。我认为:促进文化,开垦荒地,改善经济,政治改革,做到这四样,才能为国家谋幸福,为世界谋幸福!”。聂耳的进步思想和行动,在那时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铸成
时间来到了 1928年,这一年聂耳秘密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他在这一时期的作文中写道:“恶劣的社会快要和我们有为青年交战了……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打倒的。”也是在这一时期,少年聂耳立下一个雄心壮志:“我要写一首中国的《马赛曲》”。
1930年7月,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18岁的聂耳前往上海。去上海的第二年,他考入明月歌剧社,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1933年初,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大上海灯红酒绿下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现实,聂耳强烈地感到音乐对唤醒大众的重要性,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他创作了《码头工人》《卖报歌》《大路歌》《毕业歌》等一系列大众歌曲,掀起了新音乐运动的浪潮。
1935年,电通公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聂耳主动要求为主题歌的作曲,他说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感到,“完全被义勇军救亡的感情激动着,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聂耳说:《义勇军进行曲》“比《国际歌》更明快,比《马赛曲》更激昂。”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大会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此,成春堂里走出的国歌者聂耳,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