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书写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四字诀”答卷
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洗马塘村村民张建成的家里,年猪做的腊肉尚未吃完,他和家人刚刚度过了在新村的第六个新年,也是迎来脱贫后的第一个新年。2016年底,张建成与其他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从“穷窝窝”里的老村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居,从此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如今,“贫困”二字已在张建成的字典里渐行渐远。
933万像张建成一样摆脱贫困的农村人口、8502个宣布出列的贫困村、88个摘帽的贫困县,共同见证了云南省脱贫攻坚走过的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省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穷帽已摘,好景在前。进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如何守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
稳——稳字当头不松劲
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禄劝县中屏镇书多村80岁的村民李自昆在脱贫后不是没有过担忧——出项多、进项少,以前靠着医保报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和10棵核桃树带来的收入摘了帽,可药钱是个大头儿,往后怎么办?
李自昆的担忧很快就被每月照常上门走访的帮扶干部打消了:“脱贫不脱政策,政策还在,帮扶干部也照来!”
不松懈、不松劲、不停歇,是云南省各级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真实写照。从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组长的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到完善落实“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扶”责任体系,“高位推动,加压推进”,脱贫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
衔接工作,稳字当头。为了防止政策上的“骨质疏松”“水土流失”导致规模性返贫,2021年,云南省相继出台《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大发体育平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及东西部协作“十四五”规划等,加快研究制定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帮扶力量等衔接配套政策,确保政策稳定、工作连续。
“新政策不出、老政策不变”“保障只有进行时”,教育、医疗、小额信贷……38个省级文件,如定海针般稳住了一个个涉及脱贫群众生活保障的政策。
防——动态监测织密防护网
2021年8月,楚雄州禄丰市恐龙山镇大村村一组的一位村民在盖房时不慎摔伤,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受了伤、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村党支部书记额朝佳带着几名村干部在常态化开展脱贫户走访排查时,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向上级汇报。不到一个月,这户村民就被纳入了防返贫监测户序列。
这样的走访发生在云南各地的村庄里。精准脱贫要下绣花功夫,防返贫监测功夫更要深。为了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云南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组织驻村队员、乡村干部、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监测,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不只是村组干部排查“政府找”,村民“找政府”的渠道同样要畅通。行走在云南各地的村庄,时常会看到村里公告栏或是村民家门口张贴着醒目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家里的困难就能通过云南“政府救助平台”立刻申报。
帮助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的村民填报申请,已经成为禄丰市高峰乡海联村干海资村民小组年轻的小组长何忠梅的一项重要工作:“生活、就业、住房、饮水、教育、医疗等7个方面14个救助服务项目,只要在网上申请了,第一时间就会有反馈。”
记者从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1月9日,云南“政府救助平台”访问量已达565.49万人次,收到群众申请16.98万件,已办结15.63万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
“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人防+技防”,再加上“一月一上报、一月一分析、一月一交办、一月一帮扶”的工作机制,云南用“一针一线”织密、织牢防返贫这张大网,不漏一户一人。截至2022年1月1日,云南已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人员”共85.3万人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以户为单位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消除返贫风险。
强——做强产业促增收
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黄官营村的村容村貌在周边村子是出了名的“靓”,这个2014年就建起公墓的村子,在其他人看来颇有些“洋气”。“扮靓”村子,钱从哪里来?这个村集体经济水平曾经排在全镇末位的村子,依靠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发展蔬菜产业,如今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是全镇数一数二的水平。
强村,更要富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能忽视产业的基础作用。陆良是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县之一,也是云南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和最大的大湾区优质蔬菜供应中心,全县蔬菜种植以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为主体,户均蔬菜种植面积超40亩。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引领下,蔬菜产业成为陆良县最重要的富民主导产业之一,辐射带动20余万人参与种植、加工、销售、物流、餐饮等产业,为当地脱贫群众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产业保障。
而在禄劝县中屏镇,当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模式,利用脱贫群众自家院落、自然景观而建成的壹井农庄,让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绍松变为农庄经理,月月拿工资,年底有分红,通过资金、房屋折价入股的方式实现了稳定增收。
扶志扶智、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着眼于长效帮扶工作的“三机制”,正激发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生动力。找好市场再搞产业,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云南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村低收入家庭的产业带贫“双绑”机制,培育带贫新型经营主体2.85万个、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2万人,让脱贫群众收入更稳、日子更好。
活——人才激活振兴力量
今年的农历新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黄瓜园镇中班兴村的何琼燕有一个新年愿望——带着村民去其他村看一看,也“见见世面”,把好经验带回来,发展自己的家乡。这名48岁的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还不到一年,村庄的变化已经悄然显现。
近几年,元谋县不断调整优化干部队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元谋县新一届乡镇党委委员90人中,35岁以下党委委员36人,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534人中,35岁及以下的有191人,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401人。
做好衔接工作,基层干部的能力、动力至关重要。人才就位了,如何提升乡村基层干部干事的动力?通过探索干部激励机制,缩面提标、聚薪择优,集聚人才资源、打造人才堡垒,云南县、乡、村干部队伍已是“脱胎换骨”。“干部精神状态明显更好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干群关系不断密切,政府公信力持续提高,工作也好开展了。”一位镇党委书记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然而具体到一个村庄,规划由谁来做?人才短板被暴露,不少村子犯了难。
禄劝县书多村村委会院子的公告栏里,张贴着一份15页的《书多村产业振兴方案(2021—2025年)》,对村里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了详细规划。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是县住建局的包村干部为书多村量身打造的。
书多村的这份5年规划得益于云南省2021年5月启动的“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通过这一行动,全省组建规划编制组2560个,13万名公职人员参与家乡规划。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摸清了4846个村庄的家底和建设需求,下一步将有序推进。(记者:郜晋亮 赵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