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 | 新视野访谈 | 如何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大发体育平台:       2022-09-20 16:35:00 【字体:
【字体:

9月20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大发体育平台: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平华应邀上线云南广播电视台《新视野》栏目,以“如何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作访谈。

主持人:在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丰收节的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全国各地秋粮丰收、喜讯频传,那咱们云南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王平华:今年,全省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全省夏粮面积产量“双增”,播种面积1470.4万亩,同比增长0.95%;产量263.7万吨,同比增长0.71%;秋粮作物播种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如后期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秋粮丰收有望。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在组织领导上、政策资金保障上、科技措施落实上均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全省粮食实现连续多年增产,为全省脱贫攻坚顺利完成、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基础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来抓,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政同责、齐抓共管,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省政府年初召开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将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州市和县(市、区);落实到田间地头;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齐心协力抓落实,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乡村和田间地头。

(二)政策资金保障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耕地轮作休耕、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防灾救灾等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今年以来,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53.18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投入41亿元、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补助3.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4.43亿元、农业防灾救灾资金1.13亿元,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85亿元。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科技措施落实有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派出技术工作组,深入基层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培训和兑现落实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计划任务的落实;播种面积落实到田到作物、作物落实到品种、技术措施落实到种植模式上。二是举办不同作物栽培技术现场会;从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械播种、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到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现场展示推荐,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率。三是大力推进绿色高效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积极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间作套种、稻田种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晚秋种植等技术模式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粮+菜”“果+粮豆”“烟后套种玉米”“烟后套种马铃薯”等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水平。

主持人:粮食稳产高产与粮食作物良种种植紧密相关,近年来云南采取了什么措施有效推广粮食良种的种植?

王平华: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断深化认识,强化良种良法推广力度补齐科技短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10年增长12个百分点、达到6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从2015年的30%提升至2021年的45%。主要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农业农村部门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高产品种选育和新品种示范推广,将种子作为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来抓,农科教结合强化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和示范推广;依托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人才资源组建粮食生产专家服务组,发布粮食生产主推技术,深入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会同发改、工信、供销等部门建立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周调度机制,全力保障全省农资供应充足;密切联系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指导粮食生产防灾减灾。

二是打造样板强化示范引领。深入践行典型引路法,召开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杂交稻旱种暨“九湖”流域“一调两减”现场会、粮食生产现场会,示范带动各地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学习交流工作做法。在落实5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50万亩杂交稻旱种任务基础上打造示范样板,共建立省、州、县三级示范样板146片。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制发推广实施方案、技术指导意见、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实施方案,强化粮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测产验收等生产全环节的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实行粮食挂钩包片服务,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深入全省14个州(市)生产一线开展生产指导服务,发放技术挂图5万份。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等技术培训49期。

主持人:云南提出的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中,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了方向: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1+10+3”重点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进云南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是什么呢?

王平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重点内容之一,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物质基础,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二者不可偏废。从今年开始,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树立大食物观,聚焦粮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水果、茶叶、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烟草、蔗糖、天然橡胶等14个重点产业(1+10+3),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快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的步伐。

在介绍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前,我先要回顾一下云南农业发展历程。1950年至今,云南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期,1950年至1990年,标志性产业为烟、糖、茶、胶。第二阶段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期,1990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云南在加快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突出菜、花、果、药、咖啡等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第三阶段为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期,2010年至2018年,依托云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区位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这个阶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东北规模型农业、上海都市型农业、福建和浙江精致农业一起,被农业农村部评价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之一。第四阶段为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期,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以绿色有机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聚焦粮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水果、茶叶、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烟草、蔗糖、天然橡胶等14个重点产业(1+10+3),加快推进农业绿色有机和高质量发展步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通过多年的发展,云南农业已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云南已成为特色农业大省,但要实现从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云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走稳走好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优生产端。紧扣绿色高效,推进实施良田沃土强基、绿色发展引领、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等工程建设,做优一产。力争到2024年,高标准农田占全省耕地面积比例达到42%以上,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5.4,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有效认证数量稳居全国前列,茶叶、花卉、蔬菜、水果等产业高端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明显增强,高原特色产业实现集约、高效、创新发展。

二是做强加工端。紧扣加工增值,做强二产。围绕粮食、蔬菜、花卉、水果、茶叶、坚果、中药材、咖啡、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烟草、蔗糖、天然橡胶等14个重点产业,实施产地初加工提升工程、精深加工延链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分类分级,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实施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力争到2024年,重点产业加工园区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三是做大销售端。紧扣市场需求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开展名品名企评选表彰,完善“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制度,大力开展“四季云品·产地云南”线上线下推介,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实施市场拓展畅通工程,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线上直销店,积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持续推动“云品出滇”。

四是发力科技端。紧扣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产业发展设施化需求,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资源保护、育种创新、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市场监管“五大行动”,努力建设现代特色种业强省。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中小型高效适用机械装备,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五是强化主体培育。紧扣激发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型行业先进企业为主体、农民合作社为基础的发展格局。聚焦全产业链,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百亿级、十亿级销售收入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农业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强的本土特色企业扶持培育。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力争到2024年,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覆盖129个县(市、区),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增加12%左右。

主持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2.9万亿元,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3∶1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云南省将有哪些举措?

王平华: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将按照《云南省农业现代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力推进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季度调度重要内容,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组。建立健全通报和奖惩等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各州(市)、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定期研究调度,推动重要政策、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落地”等工作。目前,成立了11个重点产业工作专班,配套成立了11个重点产业专家组,为农业现代化做好人才准备。

二是完善政策支撑。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抓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十大名品奖励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找准云南产业发展的弱项短板,及时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确保产业发展省财政投入只增不减。今年8月,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咖啡产业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开展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进一步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三是提升耕地综合产能。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地力保护政策。在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且符合耕地认定标准的前提下,采取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间作、轮作、套种的方式高效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在不破坏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一般耕地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发展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积极支持在可以垦造耕地的荒山荒坡发展林果业。

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发展。统筹实施系列重点工程,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持续抓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持续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好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国家建设项目,打造产业全链条发展示范标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持续推动“云品出滇”。

 

相关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