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典型经验
近年来,曲靖市携手上海市宝山区扎实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沪滇协作资源聚焦“1+4+2+N”主导产业,围绕“兴产业、育主体、强联结、促增收”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效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扎根“土”资源,在“土”字上谋出路。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一是用好乡土自然资源。立足脱贫地区本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系统考虑地貌、气候、生态等特征,依托各地产业发展基础,编制曲靖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三区四业九带”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二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保护并挖掘乡村农耕文化,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村庄。近年来,投入沪滇资金200万元改造村史馆2处,宣威市宝山镇树打箐村乡愁馆已成网红打卡点,带动周边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围绕“1+4+2+N”主导产业规划,引导沪滇协作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脱贫地区聚集,系统谋划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今年,上海市投入项目资金25个14765万元、宝山区投入项目资金13个1440万元,为蔬菜、草莓、苹果、中草药、花卉、小黄姜、食用菌等产业夯实发展基础,覆盖带动1.1万户、3.2万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突出“特”优势,在“特”字上求不同。产业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一是突出地域特点。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培育壮大体现当地风情、反映地域独特性,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重点在于突出差异,实现错位发展。近年来,整合沪滇协作资源,推动脱贫地区主导产业高效发展,会泽夏季草莓、罗平小黄姜、富源魔芋种芋、宣威火腿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70%、50%、35%。二是突出品牌打造。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加强绿色有机食品培育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坚持区域公共品牌、地域农产品品牌协调发展,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做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富源魔芋、宣威火腿、罗平小黄姜等区域公共品牌和师宗沃柑、会泽盐水石榴等地域农产品品牌备受上海市场青睐。三是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依托曲靖“珠江源头”“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古鱼王国”“红色沃土”“爨文化故乡”五张名片,以及“曲靖19.7℃的夏天”独特清凉资源,借鉴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理念和做法,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向往,唱响“珠江源头 旅居曲靖”品牌,投入沪滇协作项目资金3150万元,以“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方式全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成功打造会泽老厂回龙谷、宣威普立采云官寨、罗平云上花乡等为代表的一批旅居产业示范点,并成为上海市宝山区职工疗休养的目的地。
延伸“产”链条,在“产”字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沪滇协作机制,对内扶优扶强,对外深化招商引资,以建基地、强加工、畅流通为重点,发挥沪滇协作资金杠杆作用,深入实施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培育,做到投入一笔资金、建设一个项目、培育一家主体。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以共建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整合沪滇协作资源,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着力补齐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完善会泽草莓、宣威火腿、罗平小黄姜、富源魔芋、师宗热区水果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功能,为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产业链长板、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推动帮扶产业项目提质增效。制定出台《曲靖市落实“四个一批”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落实巩固、提升、盘活、调整“四个一批”要求,组织以县为单位梳理摸排沪滇协作资金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针对已经形成的帮扶产业,从产业发展水平、经营管理状况、项目资产收益、联农带农效果、产业发展前景等维度进行评估,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四个一批”推进路径、精准分类施策,持续提升项目质量效益。四是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沪滇协作项目联农带农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依据,从源头推动沪滇协作产业项目全面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紧扣“产业增值、主体增效、农民增收”三者共赢目标,致力联农带农模式补短板和农民收入再次分配机制求突破,探索运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联合体+”“股金+租金+薪金”等6种联农带农模式试点62个,联结带动2.2万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