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云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田建设科技创新注重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的提案》(第0271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情况
2018年以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职责统一划转农业农村部门后,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下,省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刻认识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大意义。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60万亩,占耕地面积8093万亩的48%、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731万亩的67%。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对保障粮食安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提高了粮食产量。通过实施水利、农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大大提高,为全省稳定粮食产能作出了贡献。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许多农田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尽管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但受灾面积却不增反降,同时,还有效加快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步伐,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三是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相结合,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通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土地效益普遍提高,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经营和产业发展,增加就近就业机会,通过给租地企业和种植大户打工增加收入。
二、关于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情况
云南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始于1987年,至今已持续开展30多年。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为核心、以州(市)级、县级监测点为支撑的四级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建有耕地质量监测点95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20个、省级监测点54个、州(市)级监测点119个,县级监测点757个。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十四五”耕地质量提升专项规划,明确了耕地质量提升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技术措施等,指导各地实施耕地质量专项监测工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二是落实监测要求。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要求,规范做好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摸清耕地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治理修复与综合利用对策建议。已连续4年编制并公开发布了《云南省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并施行《云南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办法》《云南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负责制,健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提高耕地质量管理水平。
三、关于化肥农药减量情况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将化肥农药减量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责任落实,指导各地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细化任务目标和序时进度等,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抓统筹部署。召开专题会议、推进会议等,安排部署年度减量化重点任务目标。印发年度《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工作要点》《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方案》等,明确细化技术措施,统筹各方力量推进减量。成立省级服务指导组,开展挂钩包片指导工作,全省“一盘棋”推进。二是抓肥药监管。认真落实《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管理条例》,严格行政许可,加强肥药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目前已累计发放肥料登记证2043个、农药生产许可证12个、农药经营许可证21557个;开展肥料、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平均抽检肥料、农药产品各500个左右,对不合格产品分批次通报和查处。三是抓项目示范。2021年以来,安排省级项目资金6.92亿元,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种植结构调整示范等,建设智能虫情监测点及性诱监测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四是抓技术指导。每年印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豇豆、韭菜、芹菜、小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云南省杂交水稻旱作技术指导意见》等,组织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现场会、杂交稻旱种暨“九湖”流域“一调两减”现场会等,开展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减量技术培训4000期、21余万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你们提出的建议非常切合实际,且有很强针对性。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结合你们的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农田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协调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体系建设,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压实各地责任,进一步完善调度制度,定期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对于工作迟缓、进度滞后的州(市),逐个约谈,限时整改,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统筹整合模式。要积极用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大力推广统筹整合建设模式,鼓励脱贫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原则,统筹整合水利建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烟田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增加财政投入规模,发挥“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资金集聚效应,有效补齐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设施短板。新增耕地指标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指标,包括新增耕地数量、新增水田数量及新增粮食产能3类指标。通过指标交易,拓宽补充耕地来源,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良性互动。小田并大田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杂乱的地块界、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修整道路、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经营。模式主要包括“破”和“立”两方面,“破”的是农田的有形边界,更好用活经营权,“立”的是“小田变大田”,便于现代化生产经营,取得耕地化零为整、面积增加、质量提升和促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等多重效果。高效节水模式。结合水利大中型灌区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内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滴灌、管灌、喷灌等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创新管护模式。农田工程管护是指对工程设施进行管理、维修、养护,保持工程的设计和使用功能。县级人民政府对农田工程运行管护负总责。乡镇(街道)是农田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管主体。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确定管护人员。三是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州(市)、县级资金支持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工作持续开展。积极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做好本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年度变更。结合年度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相关内容,大力宣传和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统筹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融合。持续完善监测网络,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重点在已上图入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加强已有监测点维护与提升,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工作,为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四是加强重点区域技术推广。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绿色高质高效示范、“三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为主要抓手,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建立有效的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组织推广方式和政策支撑体系,实现减量、节本、增效。以“九湖”流域和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为化肥农药减量的重点,制定完善资源管控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绿色有机化发展等措施削减用量。在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生产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的集成推广力度。五是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指导各地树立良好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抓住关键环节,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领域廉政风险。进一步探索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强化群众在项目建设和关键节点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感谢你们对云南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大发体育平台:
2024年5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戴小清,0871-6574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