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山西日报       2024-04-29 14:42:39 【字体: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春风劲吹满目新,乡村振兴正当时。当前,在三晋广袤的田野上,树枝发芽、麦苗返青、农机奔腾,春耕春管作业正在由南向北渐次开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省稳粮保供取得优异成绩,持续推进“特”“优”农业发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晋”字号品牌更加响亮,“三农”发展活力更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今年,围绕“稳粮保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件大事,聚焦粮食生产、产业融合、集体经济壮大、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实施九大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稳粮保供高位出发

“特”“优”农业效益提升

稳粮保供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

2023年,山西省粮食总产、单产分别达到295.62亿斤、623.48斤/亩,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山西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今年,山西省粮食生产高位再出发,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同朔、忻定、上党、晋中盆地,创建玉米“吨粮田”,在晋南盆地小麦、玉米两茬种植区打造一批“吨半粮田”。在阳高、原平等20个县(市、区)实施整县整建制单产提升项目,全面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融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以耕地地力提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山西省已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0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

“乡亲们常说,惊蛰前后无冻土,目前我们公司已对所有农机具进行了统一检修,对农机手进行了安全培训,确保不误春耕、不误农时。”3月5日,永和县协农农机公司负责人王海军告诉记者。在太原市晋源区万水农资市场,前来询问和采购的农户络绎不绝。“大豆要种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种植后松土,还要注意施肥。”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棉花稻专业委员会委员张素强为农户讲解注意事项……

这边,春耕备耕热火朝天开展。那边,品牌发布如火如荼进行。3月8日,河津市“河山津选”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河山津选”LOGO以“鱼跃龙门”为创意主体,美好的寓意昭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017年至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省考察调研,为山西省指出了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的发展路子。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高位推动、深入践行,着力打好有机旱作牌、特色优势牌、加工转化牌,“晋”字号品牌更加响亮,产业效益更加显现,从杂粮到水果,从海鲜到蔬菜,山西省“特”“优”农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强主体、延链条、促集聚、打品牌,2023年山西省全面提升经营主体,安排1.5亿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股改挂牌培育36家省级龙头企业,全部在“晋兴板”“新三板”上市。新推荐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新评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62家,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集群1个、产业强镇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4个,打造12个省级“特”“优”产业强县。“有机旱作·晋品”上海、广州两场推介会和第八届农交会签约超250亿元。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650亿元,增长12%。

今年,山西省将继续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增效工程、产业融合提效工程,以生产设施升级改造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以产业联动功能融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设施园艺16万亩,新改扩建大型规模养殖场143个,创建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雁门肉羊”国家级产业集群和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农村改革扎实推进

和美乡村文明尽显

改革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农村改革蹄疾步稳。2023年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稳慎推进,探索出一批制度性成果。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扎实开展,阳泉市土地延包“19276”序时工作法经验全国转发。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行政村基本消除。生产托管面积超3300万亩,服务小农户310万户。今年,山西省将稳妥推进承包地二轮延包试点,争取在保障外嫁女、无地农户土地承包权益等方面探索更多经验。推动生产托管提质扩面,重点推动山区地和经济作物托管面积、地块、品种“三拓展”。

“亲戚朋友都说我们这个中式婚礼让他们大开眼界,不仅吃得好、玩得好,还了解了好多传统民俗文化。”前几天,张立文和谢佳伟在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举行了一场传统中式婚礼,一对新人还沉浸在喜悦中。近年来,苏庄村与高平国投集团村企共建文旅公司,全力打造特色婚庆旅游目的地、喜文化体验地,吸引了众多新人来这里举办婚礼,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春节期间,苏庄村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70余万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更多像苏庄村一样的传统村落化茧成蝶。按照“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要产业”的发展思路,左权县将红色文化、研学写生、生态旅游相融合,以写生基地引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产业,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百万元”的跨越。高平市铁炉村大力做好贡梨种植文章,擦亮“铁炉贡梨”金字招牌。

去年,山西省召开了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出台《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今年将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为抓手,实施和美乡村示范工程、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农村更加宜居和美,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提档升级村,稳步推动300个精品示范村、2500个提档升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分别达到50万元、30万元以上。

走乡村善治之路、铸精神文明之魂,山西省不断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村晚、村超、“村BA”等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产品不断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积分制、“村民说事”等务实管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三晋乡土大地。

城乡融合持续发力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后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7元,增长8.3%,增幅高于全国、高于城镇居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39元,增长15.6%。乡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94.2%,生活污水治理率20.6%。

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山西省已经下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城乡融合、协同推进,提出到2027年,要在全省建成10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将1万个左右的村提档升级,所有村做到干净、整洁、有序。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四年总计100亿元,由县级统筹用于乡村发展,鼓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我们村的生活现在比城市还好呢,家家户户都住的是水、电、暖、气齐全的别墅,村里有山有水好风光,村民每人每年发放福利,还开通了到上党区、长治市区的免费公交车。老人免费体检、孩子免费上学,大家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振兴村村民袁贵堂说起自己的生活一百个满意。

建好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023年,全省培育高素质农民6.6万人,“耕耘者”计划培训乡村治理骨干1400人,“头雁”计划培育940名“头雁”,各类人才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保障。今年山西省将实施入户走访暖心工程、产业帮扶带动工程、务工就业托举工程,以走访群众解决问题促进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以帮扶产业长足发展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以就业渠道拓宽带动脱贫地区农民增收,支持1900个以上就业帮扶车间稳定运营,吸纳脱贫劳动力4万人以上。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把各项工作举措落细落实,奋力谱写山西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