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
按照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要求,现就高筱芳代表提出的《关于着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的建议》(第0204号)涉及我单位的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把不断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作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接办建议后,由发展规划处牵头,与相关职能处室就建议内容进行了会商,形成答复意见后,主动联系代表,报告建议办理情况,给主办单位提供协办意见。代表所提建议有的已在具体工作安排中予以落实,有的通过政策文件转化体现,有的待逐步争取推动落实。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发展滞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导致吸纳就业的空间有限,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可行且很有必要。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2024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深化省际、省内劳务协作,推广永仁县“幸福里”新型用工保障模式,落实跨省和跨州市务工交通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全省脱贫人口累计务工就业361.8万人,就业规模再创新高。按照“三个一律”要求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全省17.88万户农业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盘活经营性闲置资产475个、开发区闲置厂房182.73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帮扶车间140个,帮助5.87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全省脱贫劳动力累计县内务工156.99万人,创历年新高。扎实推动税费减免、就业奖补等政策落实,累计兑付脱贫人口务工交通补贴13.7亿元,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49.8亿元。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务工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224元,增长6.5%。加大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乡村工匠培育力度,支持领办创办特色产业带动就业,新增“云南生态茶叶”“普洱咖啡工”“昭通小肉串”等“滇”字号脱贫地区劳务品牌142个,新培育认定县级以上乡村工匠1983人,直接或间接带动37.8万余人就业创业。
二是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落实“四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以县域为单元对帮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判,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结合“十五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修编,指导脱贫县对主导产业逐一进行分析评估,集聚融合发展,谋划实施延链、强链、补链帮扶产业,支持加快补上仓储保鲜、冷电、物流,加工基地等短板,用好衔接资金、科技特派员、万企兴万村等帮扶人员要素资源,提升帮扶产业综合效益。围绕“1+10+3”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以及特色养殖、中药材等谋划开工巩固类、提升类项目831个。保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总体稳定,全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64.5%。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4.46亿元、惠及17.98万脱贫户和监测户。出台推进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昆明、曲靖、怒江率先对饲养能繁母牛、肉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奖补,有效防范肉牛价格波动带来的返贫致贫风险。坚持“三个全覆盖”培育市场主体、“三个一律”强化联农带农,推广应用孟连牛油果“334”、蒙自蓝莓“622”、会泽草莓“2211”利益联结模式,把更多的脱贫群众尤其是监测对象嵌入到产业链中,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三是关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省农业农村厅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核心指标,将全省34个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县(市)划分为两类。一是农业优势县(20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0亿元。这类县已形成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具备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其核心任务是进一步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推动全产业链升级。二是农业强基县(14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低于50亿元。这类县产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重点任务是挖掘特色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加速提升农业发展实力。针对两类县域的独特性,我们制定了精准的赋能措施。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形成优势县引领突破、强基县蓄能赶超的发展格局,全面激活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动能。一是农业优势县主要聚焦“强链提质”。为符合条件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提供省级农业专项资金。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业实际资产性投资,若满足条件,我们将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与补助。此外,我们还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积极助力高标准农田的新建与改造。二是农业强基县突出“筑基培育”。对于符合条件的提升农业规模化程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我们同样提供省级农业专项资金的扶持。结合县域财政的实际情况,我们支持强基县申报中央资金,新建与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此外,我们还鼓励开展涉农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持续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的技能提升与增收工作等。
四是关于“激发创业活力壮大经营主体”建议。我们的办理意见是: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培优育强、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中录入登记的家庭农场87440个,其中:已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15982个,占比为18.27%;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316个,占比为8.37%;楚雄州禄丰宏大种养殖家庭农场成功入选第六批(2024年)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在全国广泛推广。全省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68707家,有6家农民合作社入选2024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其中大理州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位列第8位。全省累计获批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7个、获批建设农业产业强镇项目55个。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支持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聚集人才、政策等资源引领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经营规模,创办家庭农场,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采取吸纳就业、生产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到2027年全省建立不少于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建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实现4000名辅导员纳入名录管理。
大发体育平台:
2025年4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发展规划处曾赟,0871-6311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