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云南省农业耕地碎块化治理的建议”(第0385号)交由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户主动参与耕地碎块化治理”的建议
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破解农村承包地地块细碎化问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2年3月,大发体育平台: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发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同时制定《云南省土地流转合同备案规则》,指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签署规范的出租(转包)、入股合同,做好合同备案工作。2023年9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要求,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行政审批和风险防范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建立落实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分级审批制度,在维护好土地承包农户合法权益的同时,又确保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渠道畅通。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的通知》《关于加快完成土地流转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托“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逐级做好流转合同上报、舆情管理、预警处置、问题整改、风险监控等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反馈及时、处置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机制。
截至2023年底,我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417.91万亩,签订流转合同215.43万份,50—100亩规模经营面积380.29万亩,100—300亩规模经营面积220.32万亩,300—500亩规模经营面积79.31万亩,500—1000亩规模经营面积93.89万亩,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60.1万亩。
二、关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出让耕地的经营权,完成耕地碎块化处置”的建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由于按照“好坏搭配、远近搭配”的原则进行土地分配,我省形成单个承包户承包土地面积不等、地块数量较多的情况,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探索解决当地土地细碎化治理路径。一是引导农户在自愿互信的基础上,采取互换并地方式,解决承包地地块过度分散、不利于集中流转、农机作业难、矛盾纠纷多、耕地撂荒等问题。如永胜县三川镇三友、中洲两个村委会以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为契机,根据项目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事一议”的制度要求,通过规划修建田间沟路、张榜公示、制定零田并整规则、按签号顺序等程序将每户农户土地集中为1—2块,往昔面积狭小、地块零碎、四处分散的土地变成了少则3—5亩,多则6—9亩的大田、平田。二是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截至2023年底,我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入家庭农场的面积为57.36万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为192.83万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为359.6万亩。三是土地确股确权不确地模式,比如昆明市呈贡区万溪冲、刘家营社区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四签两不准”(群众开会通知要签收、参加会议要签到、表决票要签名、通过方案要签字,不准代签,不准用铅笔、圆珠笔签字)和“四榜定案”(会议结果公示、确权登记颁证方案上榜公示、勘测结果上榜公示、《社区集体经济成员股权证》发证情况上榜公示)程序,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但不再拥有确切数量、四至清楚的承包地,而是获得由承包地资源等量化计算出的股权,通过拥有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
三、关于“多措并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建议
2022年6月,我省印发《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在经营主体追求经济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之间找准结合点,企业、农民合作社从市场获取稳定利润,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建立机制防止工商资本“跑马圈地”、把农民“挤出去”。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见效”的步骤,选择花卉、小浆果等高端设施特色产业,率先在昆明市、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等地区,通过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农户(村集体)直接入股分红、设立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参与的乡村振兴基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吸纳农户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等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近年来,我省探索的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等一批经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年7月,我省印发了《云南省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巩固拓展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成果,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梯队,提高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主体一律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享受财政扶持政策与联农带农成效挂钩。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结合土地流转、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工作,在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意愿情况下,探索更多破解我省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的方法路径,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承包地细碎化治理工作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大发体育平台:
2025年8月26日
(联系人及电话:孙锡松,0871-6565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