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石靓涂山

发布日期:2020-06-16 14:27 信息来源:大发体育平台网, 浏览量: 【字号:  
ts3.jpg

  【编者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鬼斧神工的大自然,不仅造就了雄浑壮美的山川河流,也演绎出无数瑰丽动人的故事传奇。
  雄踞淮河岸边的蚌埠涂山,就有着多块灵性飘逸的千古奇石,与山峦、沟壑、林木、湖泊、清泉朝夕相伴,把涂山装扮得俊秀神奇,魅力四射。本期的文化周刊,我们约请淮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任怀远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县旅游局副局长的李焕俭先生,讲述涂山奇石的美丽故事,展示涂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候人石 卧仙石
  沿涂山盘山公路驱车而上,至歇马亭停车场下车,徒步沿朝禹路石台阶攀登500余米,一块镌有“候人兮猗”篆字的巨石映入眼帘。这就是传说中见证我国“南音之始”的“候人石”。
  时光倒流两千多年,秦国宰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这段古文说的是当年大禹情系治水,将个人婚姻抛到九霄云外。他到涂山劈山导淮,已年满三十。“三十而立”,他还未有家室,不少人替他着急。大伙劝说:“大禹呀,你老大不小啦,该娶个媳妇安家啦!”强扭的瓜不甜,这情感的事怎能强求呢?说起来,倾慕大禹的姑娘真不少,可就没有哪位能让他心动缠绵。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时,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撞进大禹的心头。她就是涂山氏国的酋长女娇(又名涂山氏女)。虽说在涂山只望一眼,却让大禹一见钟情。女娇也发现了大禹。大禹治水无私奉献,早如雷贯耳。今日相见,真乃千载难逢。大禹女娇,心有灵犀,相见恨晚,难舍难分。“快赶路治水呀大禹!”一声呼喊,两人无奈转身,各奔东西。女娇思念大禹,心心念念坠入爱河,站在那天相见的巨石上,情不自禁地唱出“候人兮猗……”盼望梦牵魂绕的情郎早早归来。女娇站立歌唱的巨石,被后人称为候人石、候人兮猗石。
  “候人兮猗”是记载中我国古代南方的第一支民歌,故称为“南音之始”,并被编入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作品集《诗经》。涂山古属吴头楚尾,楚国势力达到淮河流域后,以屈原为代表的文人骚客,借助南音“兮”的歌舞韵律,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楚辞。
  今人难闻“候人兮猗”歌,奇石曾睹古女娇。抚摸人文积淀厚重的候人石,我的思绪像电影一幕幕从眼前闪过,朦朦胧胧仿佛看到情窦初开、长发飘飘的女娇,站立候人石上,凝神遥望远方,痴情地吟唱“候人兮猗……”(候望的人啊是多么长久……)。休要小觑这块平淡无奇的岩石,它见证了大禹与女娇纯洁浪漫的爱情,见证了我国南方第一支民歌的诞生,不愧为涂山奇石中的珍宝。
  辞别候人石向上攀登,云雾飘渺,山高林密,涂山卧仙石(仙人床)、聚仙台、鸳鸯石相继映入眼帘。卧仙石形大如床,光滑平坦,温馨可爱,可供数人栖卧。鸳石、鸯石,如天然石凳散落在卧仙石旁。蓝天当被,大地当床。光滑温润的卧仙石,传说就是“禹娶女娇成家成室”的新婚之床。情侣们览胜涂山,总好在卧仙石摸一摸、坐一坐,感受当年大禹女娇爱情的缠绵与浪漫。
  卧仙石毗邻聚仙台。传说这里还是大禹召集天上神仙聚会,商讨捉拿淮河水怪的地方。大禹的妻子女娇,也非凡胎肉身。她是上天派到人间辅佐大禹治水,降伏山精水怪的贤内助——— 拖着九条神奇尾巴的白狐狸。古籍《吴越春秋》中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的描述。九尾白狐造访大禹的地方,就在聚仙台旁。艳阳高照,云蒸霞蔚。聚仙台上驰目,长淮西来,穿越峡谷,奔腾东流;淮河两岸,村舍相连,炊烟袅袅;遥想大禹娶妻,劈山导淮,镇锁水怪,斩杀防风,大会诸侯,笔者仿佛走进夏禹治水的神话世界。
  
  台桑石 启母石

涂山启母石。记者 郭雷 攝

  人以地而名,地以人而名。说起涂山台桑石,毫无疑问那不是块普通的地名石头,它是我国奴隶社会首位国君夏启的诞生地。屈原《天问》中“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说的就是这里。
  这里山势平坦,林泉清幽,鸟语花香。身临其境,笔者眼中仿佛看到大禹夫妇搭建的爱巢——— 竹篱茅舍。大禹与女娇婚后,传说曾转战嵩山治水。那里山壑陡峻,唯有将大山打通才能倾泻洪水。大禹与女娇约定,听到咚咚的鼓响即送午饭。为了胸中的蓝图,大禹变成一头巨熊,熊掌一击,山石哗啦啦倒下一堆;熊腿一踢,一个小山包便被赶走。大禹只顾开山,不慎将小石子碰落鼓面,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女娇耳闻鼓声急促,挎起篮子急忙到工地给大禹送饭。女娇左寻右找,不见丈夫踪影。焦急之中,望见一头大熊嚎叫着朝她奔来。女娇惊吓得魂不附体,丢下竹篮飞也似的奔跑。她跑啊跑,跑到山的半坡,“扑通”跌倒化为巨石。大禹悔恨交加,痴情地抱着巨石,悲痛地呼喊:“女娇,还我儿子!……”石头“咔”地一声崩裂,诞生了呱呱啼哭的启儿。
  神话与事实南辕北辙。启岂能从岩石中崩出?《尚书·益稷》记载:“禹曰: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水土工。”我国权威性的词典《词源》在解释台桑地名说“启所生处”。弹指飞越四千年,大禹女娇的茅舍荡然无存。然而,古老的涂山台桑却向我们彰显,这里是启王的故里。
  移步换景。话别台桑石,沿朝禹路继续攀登,一巨石犹如年轻美丽的女子,端坐在涂山阳坡。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启母石。禹娶女娇,情系治水,新婚三日而别,十三年之久,三过家门而不入。痴情的女娇,怀抱着哭泣的启儿,从日出等到日落,又从日落迎来日出,望穿秋水,最终漫化成启母石。
  凝望着端庄贤惠的启母石像,笔者眼睛湿润起来,眼前仿佛出现一拨又一拨香客游人,谒拜启母。巡按御史张士隆,就是其中之一。明朝正德年间,张御史在地方官员的簇拥下,叩拜过涂山大禹,路过启母石旁,又点燃高香,虔诚地祭拜启母。礼毕,凤阳知府恰到好处地敬献笔墨宣纸:“御史大人,难得您登临涂山,就给我们留点诗文墨宝吧!”自幼苦读经书,进士出身的张士隆,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他面带微笑,双眸掠过身旁嶙峋的山石、以及荆涂峡谷蜿蜒奔流的淮水,挥毫饱蘸浓墨,《题启母石》诗文从笔底涌出:“亭亭独立向江滨,四伴无人石作邻。云鬓挽成千载髻,蛾眉淡扫四时春。”“妙,妙!”众人一阵赞叹。赞美声落,山谷的风起,彩霞映照,张御史成竹在胸,笔走龙蛇:“霜为腻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日匀。”须臾,时光变化,红日西坠,玉兔升腾。张御史望风采柳,妙语连珠:“莫道岩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精神!”“好,妙!妙!”在掌声喝彩声中,御史大人容光焕发,笑呵呵地登上大轿,在灯笼火把的照耀下,晃悠悠、乐悠悠下山回府……
  从梦境返回现实,细品慢嚼张御史《题启母石》诗,笔者情不自禁拍案叫绝。飘动的彩云挽成启母的发髻,迷人的春色衬托着启母的蛾眉,满山的白霜成为她梳妆的脂粉,长空落霞送来化妆的胭脂。莫道山崖没有梳妆的宝镜,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启母难道不比世上任何一位女子都容光焕发,光彩照人?美文,美字,美诗。张御史八句五十六言《题启母石》问世五百余载,文人骚客登山赋诗,谁人能超越这篇诗文?
  大禹治水“过门不入”,启母相夫教子,以纤弱的肩膀,挑起了治国(涂山氏国)理家的重担。她风餐露宿,茹苦含辛,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启长到三十岁未见到父亲。启之所以能成为夏朝的帝王,主要受母亲女娇的教诲和影响。汉朝刘向在《列女传》中赞颂启母“独明教训,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终于使启功成名就。
  
  安邦定国 旷览平成

历经沧桑的安邦石。李焕俭 攝
涂山定国石。李焕俭 攝

  说起安邦石、定国石,那是涂山两块著名的奇石。禹王宫东偏南神马涧与石婆婆洼之间,林木掩映的巨石上显现“安邦”大字,即安邦石;禹王宫北偏西蛇倒撑洼与佟妃洼之间,一巨石兀然壁立道旁,石面书“定国”大字,即定国石。从安邦石向南俯视可观赏淮、濠二水,从定国石向北鸟瞰可饱览涡口、怀城。
  安邦、定国墨迹,出自宋人苏轼之手。苏轼诗书画皆名,书法用笔丰腴跌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苏轼在杭州、颍州、扬州等地方官任上,多次路过蚌埠涂山。安邦、定国,传说为宋元祐七年农历三月三,苏轼登涂山时书写。
  苏轼崇敬大禹,追求“忠君、报国、便民”的信念。安邦定国,乃颂扬大禹之辞,表达了苏轼的心愿。安邦,赞美大禹平息洪水,安定地方,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定国,称颂大禹召会诸侯,开创夏朝四百余年基业。安邦定国,概括了大禹杰出的功勋,实乃言简意赅,寓意深长。

涂山白虎石。李焕俭 攝

  宫殿庙宇建筑风水讲究“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安邦、定国二石,象征禹王宫的前朱雀、后玄武;青龙、白虎二石,象征禹王宫的左青龙、右白虎。白虎石下的悬崖峭壁,是著名的旷览平成石。旷览平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墨迹。邓石如自20岁起,就赢得书坛理论权威、经学宿儒、书法金石家和文坛泰斗的赞颂。他是“篆、隶、真、行、草”诸体俱全的大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被誉为“千年以来之集大成者”,在我国和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有较大的影响,能得到他的墨迹并非容易。涂山为何有他的题刻?原来,邓石如钟情涂山文化、崇尚大禹治水。嘉庆年间,应涂山道长邀请,他登山朝禹,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的“旷览平成”。
  “旷览平成”字体沉雄朴厚,笔意精深庄严。旷览,即放眼四望,高瞻远瞩。平成,为地平天成。翻阅古籍,该句语出自《尚书·大禹谟》:舜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事永赖,时乃功。”《孔传》解释“地平天成”: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笔者登临涂山绝顶,放眼田园大地,海晏河清,洪归大海,万物生长。柳宗元《涂山铭》中“涂山岩岩,界彼东国;惟禹之德,配天无极”的意境如诗如画,扑面而来。
  【编后】“夏兴之地”、“启王故里”、“南音源头”。千古涂山,还有多处名石:鸳鸯石、含辉石、神禹石、系马石、落马石、饮马石、凤鸣石、石门石、飞来石、仙鹤石、黑虎石、老鸹石、乌龟石、旗杆石等等。一处处灵性飘逸的奇石,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传奇,这里不再一一道来。希望读者多到涂山走一走,抚摸一下这文光四射的奇石,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奋笔书写蚌埠文化城市、山水城市、魅力城市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